光明水質凈化廠再生水取水口通水。 (深圳市水務局供圖)
福田區筍崗西路—中心公園再生水取水點。 (深圳市水務局供圖)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7月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乃至全球均面臨著愈來愈緊迫的水問題的挑戰。在充分保護和利用現有水資源的基礎上,多措并舉開展節水措施,特別是建立再生水開發利用體系,對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促進城市水系統良性循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堪比開辟了城市的“第三水源”(第一水源:本地常規自產水;第二水源:深圳市外引水)。
2021年,深圳出臺了《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節水典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城市用水效率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節水管理形成可推廣的“深圳模式”。其中,包括推動1億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規水源利用設施建設,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去年年底以來,深圳節水效能明顯提升,全市完成自來水日均壓減50萬立方米的目標,其中再生水替代量不容小覷。自覺節水成為城市文明新風尚,受到廣東省水利廳的肯定和表揚,并在全省各市推廣深圳有關工作經驗。
穩步提高非常規水源替代率
去年以來至今年汛前,我市主要水源地東江流域降水持續偏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水利廳、省東江流域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部門齊心協力,多措并舉,大力推動有關節水工作,將再生水用于道路沖洗、綠化澆灑等市政雜用,共建設河道、水庫、再生水廠等臨時取水點255處,全市非常規水使用量12.5萬立方米/日。其中,城市市政雜用領域自來水替代量4.3萬立方米/日、工業領域自來水替代量8.2萬立方米/日,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1年年底,光明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再生水大規模用于市政雜用。隨后全區分兩批開設了25個再生水用于市政雜用的取水口,取水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車次,點位覆蓋全部6個街道的21個社區,實現道路綠化澆灑、沖洗等市政雜用水的非常規水代替率達100%。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光明區累計使用再生水80萬立方米。
福田區共設置了28個非常規水源取水口,并關閉了市政雜用自來水取水口。福田區分別在濱河水質凈化廠、福田水質凈化廠和向河道補水的再生水管道上設置14個再生水取水口,在福田河設置14個河道取水口,并對取水點進行統一標識、統一管理,主要服務于市政道路沖洗和綠化澆灑等日常城市雜用。近期,福田區城管環衛綠化再生水日均取水量約為2500立方米。
坪山區積極鼓勵工業企業使用市政再生水替代自來水。例如,華電公司再生水取自上洋污水處理廠,經由一級泵房、二級泵房到達華電公司廠區,全年再生水用于工業利用量達68萬立方米。此外,坪山區還根據河道水深、取水便利性等,選擇再生水廠(外)、干流橋梁下、非供水水庫等,建設非常規水資源取水點23個(其中再生水取水點9個),推動轄區綠化、道路澆灑取用再生水及河道水庫水替代自來水,截至2022年6月,約取用再生水15.5萬立方米,基本實現自來水全替代。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大力推進環衛、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在《公共區域環境衛生質量和管理要求》(DB4403/T59-2022)中明確規定“路面沖洗應優先采用再生水,再生水應符合國家頒布的再生水的水質標準”;在確保綠地健康穩定的前提下,開展直管綠地再生水利用,在南坪快速路塘朗山隧道兩側段開展試點,采用再生水抽入水車澆水的模式,每年平均節水約17萬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城管系統通過非常規水源替代,日均節水超過5萬立方米。
多措并舉齊抓共管全民節水
深圳市委、市政府不斷強化節水優先理念,將節水典范城市建設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各區(新區)、應急、水務、城管、建設、交通、教育、工商等部門和市水務集團等按照“行業牽頭、各區負責、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原則,瞄準目標要求,落實各自職責,推進節水工作不斷向前邁進。
加強用水管理和精細調度。供水企業制定“一廠一策”,實施精準調壓供水、行業分質供水,優化水廠調度措施,壓減水廠自用水率。加強管線巡查,強化全域漏損控制,提高供水工程運行穩定性。
本文地址:http://www.toptabletennisgear.com/dt/106430.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