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三屆公園城市論壇和第六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相關活動在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論壇上,基于在公園城市建設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四川天府新區重磅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公園城市指數體系2022》,構建了“1個總目標、5大領域、15個方向、45個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未來可對全國乃至國際更廣泛城市應用推廣。
《興隆湖生態系統修復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以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為切入,初步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河湖治理提升的經驗與思考。
《公園城市之理想校園——天府新區校園建筑空間營造創新實踐》,以理想校園為樣本,致力于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案例和經驗。
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成都設計咨詢集團簽約共建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未來,三方將共同支撐指數研究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公園城市理論與實踐經驗在“首提地”開花結果、復制推廣。
當日下午,在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天府新區創新實踐”為主題的天府新區分論壇上,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咖們坐而論道,話理論、尋對策、求共識,共同探索公園城市先行區建設路徑,共同展望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愿景。
公園城市理論與實踐經驗在“首提地”開花結果、復制推廣
當天上午主論壇上,《公園城市指數體系2022》正式發布。
公園城市指數研究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從《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到《公園城市指數2022》,是更精準的定位、更廣闊的延展,也是更清晰的指引和更高的期待。指數來源于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區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大量理論研究,也借鑒了全國很多城市的實踐案例,將適用于成都的特定方法,上升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解決方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表示,新的指數框架進一步明確并強化了“價值引領、人民感受、客觀數據、科學計算”的原則與方法,遴選出技術上可量化、老百姓可感知的45個特色指標,總體形成“1個總目標、5大領域、15個方向、45個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適用于全國各級各類城市的自我評價和第三方客觀評估,也為國際城市更廣泛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成都設計咨詢集團在下午舉行的分論壇,簽約共建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未來,三方將共同支撐指數研究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公園城市理論與實踐經驗在“首提地”開花結果、復制推廣。
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成都設計咨詢集團總控中心主任王波指出,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將以服務國家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戰略、為全球城市面向未來探索可持續發展新形態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目標,致力于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知識傳播等,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學術研究機構。此次簽約后,公園城市指數中心將面向國際、國內廣泛的學術組織、科研單位、設計機構,組織開展公園城市學術研討和指數延展課題,致力于公園城市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知識傳播等,共同推動公園城市指數的功能完善,進一步拓展公園城市指數的評估對象,按年度發布公園城市指數榜單,并編撰優秀“榜樣城市”的深度分析報告,助力各城市在公園城市理念引導下鞏固發展優勢、彌補關鍵短板,努力構建一個具有時代價值和廣泛影響的城市發展指數。
進一步深化公園城市治水興水的路徑探索
在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四川天府新區發布了《興隆湖生態系統修復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 實踐探索》(簡稱《實踐探索》)。
《實踐探索》以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為切入,系統闡釋新區治水興水“三尊重、四協同”的規劃理念和“五維一體”的工作模式,詳細介紹運用系列生態工法、融合多學科技術、溶解城園邊界等實踐中的創新技術方法,初步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河湖治理提升的經驗與思考。
《實踐探索》從水出發,結合治水的先導在于踐行歷史觀、因循城水關系,堅守城市發展源脈與人本初心,遵循“因天材,就地利”營城智慧,統籌全流域、全生命周期核心要素,構建基于自然化的水生態綜合提升方案,充分發揮優質水生態對創新資源要素的集聚效應,按照“功能耦合、空間滲透”的路徑,培育發展綠色創新動能、低碳產業力量,同時以全域水系規劃為根本,統籌推進水資源利用、水污染治理、水災害防護,系統布局城水相融無界公園、多彩水岸生態場景、綠色低碳普惠設施,開展“集眾智、促協作”等公眾性活動,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風尚,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本文地址:http://www.toptabletennisgear.com/st/151027.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